國泰君安國際發表策略研究報告表示,4月初以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波動加劇,對港股的擾動加大,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卻突破新高。而在4月22日,美國對華降關稅預期上升,港股市場連續兩日上漲,南向資金淨流出。南向資金這種短期逆勢抄底的行為特徵,在過去並不少見。在港股市場急促下跌時逆勢抄底,在市場持續上漲中獲利了結。該行運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掃描南向資金在港股市場極端波動時的行為特徵,在歷史中尋找南向資金是否具備顯著的逆勢買入行為特點,以及這種行為如何隨著市場階段演化而變化。
統計結果顯示,南向資金有「逆勢操作」的風格特點。南向資金淨買入額與恆指對數收益率展現出一定的負相關性,具有一定的「跌買漲賣」特點。更重要的是,在港股大幅下跌情景下,南向資金「越跌越買」的逆勢邏輯增強。
相關內容《大行》瑞銀列出中資科網股及「美股七雄」評級、目標價及市盈率比較(表)
在風格選擇方面,南向資金的投資偏好在不同時期有區別表現,今年首季公募基金加倉科技成長風格。在2024年上半年,南向資金投資風格以高分紅行業為主,但在今年,國內AI產業積極變化,南向資金的風格重心向科技成長傾斜,風險偏好提升。本次特朗普超預期關稅衝擊,不僅印證了南向資金「逆勢操作」的風格特點,風格選擇上也向科技成長傾斜。
為識別典型的「抄底」時點,該行將日度收益率跌幅超過最近五日收益率滾動標準差兩倍、或五日累計跌幅超過10%的交易日定義為「異常跌幅點」。根據這一標準,該行不僅捕捉到2020年1月20日至3月19日疫情衝擊期內多次動盪,也鎖定了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間全球通脹與加息憂慮高峰期的數次劇烈回撤,更將2025年4月2日美國超預期對等關稅宣布後,恒指下一交易日下挫 13.22%,但南向資金仍淨流入高達153.73億港元這一最典型的案例納入分析。
本次特朗普超預期關稅衝擊,不僅印證了南向資金「逆勢操作」的風格特點,在風格選擇上也向科技成長傾斜。具體來看,南向資金維持「啞鈴型」持倉結構,在特朗普關稅超預期衝擊中淨流入金融行業237.8億港元。同時加大對科技成長風格的持倉;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最大的兩個行業是非必需性消費(商貿零售)和資訊科技行業,分別淨流入494.8億港元和277.8億港元。淨流入規模前五的個股分別為阿里巴巴(09988.HK) +1.800 (+1.582%) 沽空 $12.13億; 比率 12.683% 、騰訊(00700.HK) +7.200 (+1.529%) 沽空 $11.62億; 比率 8.423% 、小米(01810.HK) -0.500 (-1.037%) 沽空 $10.29億; 比率 12.882% 、建設銀行(00939.HK) -0.020 (-0.292%) 沽空 $2.58億; 比率 13.737% 和中國移動(00941.HK),期間南向資金累計加總淨流入528億港元。
相關內容《大行》美銀證券料港交所(00388.HK)購置總部物業對其財務影響不大
國泰君安國際指往前看,港股短期或橫盤整固,「啞鈴型」配置結構可逐步加強科技成長風格。當前特朗普政府政策主張反覆,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同為離岸的港股市場或受到擾動,電訊、公用事業、資訊科技和醫療保健等內資話語權更高的行業受外資波動較小、底部支撐效果更強。其中,電訊、公用事業和銀行等盈利水平穩定的高分紅行業,能降低外部波動。另外,自主可控和進口替代邏輯下,半導體、電子、互聯網和創新藥等或受益於特朗普關稅政策。最後,在外需走弱、外部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內需 相關行業或受益於消費政策預期升溫。(wl/u)(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4-25 16:25。)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