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AH兩市的乳業板塊全線爆發!
早盤港股乳業指數(887661.WI)高開超7%,盤中一路走高,截止收盤港股乳業指數大漲8.02%。個股方面,蒙牛乳業(02319)漲14.94%,收18.46港元;中國聖牧(01432)漲13.95%,收0.196港元;現代木業漲13.75%,收0.91%港元;澳優漲7%,收2.14港元。
A股同樣暴漲,乳業指數(884662.WI)高開6.52%,高開高走,截至收盤漲7.85%。個股方面,品渥食品(300892.SZ) +0.310 (+0.820%) 、貝因美(002570.SZ) -0.190 (-4.167%) 、均瑤食品(605388.SH) +0.040 (+0.691%) 、新乳業(002946.SZ) -0.010 (-0.078%) 等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漲停,西部牧業(300106.SZ) -0.070 (-0.709%) 、伊利股份(600887.SH) 0.000 (0.000%) 等紛紛大漲。
乳製品的大漲,一方面得益於近期金融“組合政策”以及美聯儲降息利好;另一方面乳製品行業利好消息刺激。
從消息面上來看,9月26日,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肉牛奶牛生產穩定發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綜合用好新媒體和傳統媒介,宣傳展示鮮牛肉、鮮牛奶品質和營養價值,促進牛肉牛奶消費。加強牛肉牛奶消費常識科普,糾正消費認知誤區。推廣“學生飲用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拉動牛奶消費。
《通知》指出,各地要綜合用好新媒體和傳統媒介,宣傳展示鮮牛肉、鮮牛奶品質和營養價值,促進牛肉牛奶消費。加強牛肉牛奶消費常識科普,糾正消費認知誤區。推廣“學生飲用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拉動牛奶消費。
兩市乳製品企業股價之所以反應激烈,主要源於近兩年來乳製品行業面臨嚴峻的挑戰,此次
《通知》鼓勵發放消費券拉動牛奶消費、加大金融和資金對養殖户的支持,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乳業行業度過難關。
對此,銀河證券表示,消費政策刺激有望推動奶價回暖。當前行業供給端已在去化,2024年3~7月單月乳製品產量均實現同比下行,但生鮮乳平均價降幅收窄程度有限,我們認為需求端復甦偏慢是核心原因,而本次政策主要在需求端重點發力,或加速實現供需平衡,推動奶價回暖。
原奶價格持續下跌,乳品企業業績持續下滑
近兩年來,整個乳業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這一挑戰既體現在營收,也體現在盈利上。營收方面,2024年上半年SW乳品行業實現營收942億元,同比下降9%,其中第二季度實現營收445億元,同比下降14%,環比加速下滑。從乳製品產量上看,2024H1各月份同比均出現明顯下滑,其中Q2的4月至6月產量均出現下滑局面,分別下降9%、14%以及7%。
利潤方面,2024年上半年SW乳品行業實現歸母淨利潤85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第二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21億元,同比下降44%。
自2021年中旬以來,原奶價格呈現持續下行趨勢,原奶價格的同比下降對於利潤端有較大貢獻。但由於原奶持續供大於求,乳企選擇以價格戰、費用促銷等各種方式促進需求提升去庫存,2024Q2價格戰及促銷活動尤為明顯,使得乳企的原奶紅利被吞噬,利潤端承壓較為明顯。
在此背景下,多數乳製品上半年出現營收利潤雙降的局面,就連行業兩大巨頭蒙牛乳業和伊利股份也未能完全抵禦住行業的下行壓力。其中,蒙牛乳業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2.6%至446.71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19.0%,至24.46億元;伊利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9.53%,至596.96億元。
部分企業更是出現虧損局面,例如,中國聖牧淨虧損1.4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澳亞集團淨虧損6.36億元,虧損額同比繼續擴大。
原奶供需矛盾是今年乳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原奶供大於求導致上游牧場經營壓力較大,上游加速淘汰產能,2024年4-6月我國奶牛存欄數量持續環比回落,截止到2024年6月末,我國奶牛存欄量630萬頭,較2024Q1末減少16萬頭。2024年7月乳製品產量同比下滑6%,同比降幅較2024年6月擴大,板塊供需錯位問題深化有望繼續加速上游去化。
渠道調整步入收尾階段,乳製品行業拐點即將到來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農業部自2008年以來對於國內主產區生鮮乳平均價的統計數據,並將2008年至今的時間劃分為三輪週期,分別為2008-2013年底、2014-2021年中、2021-至今。三輪週期內原奶價格波動較大,價格高低點之間相差接近一倍,供需關係依然是導致週期的核心原因。整個過程中原奶產業同步正在不斷髮展,而不同週期內價格的重要影響因素也在變化。
原奶價格是衡量原奶週期的核心指標和供需關係的直觀體現。當市場需求旺盛而供應不足時,奶價會上漲;養殖户看到利潤空間變大,會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但由於生產週期長,增加的供給約2年後才能釋放,則短期可能會有過量的培育而在2年後供需關係反轉。相反,當市場需求疲軟而供應過剩時,奶價會下跌;面臨着利潤壓縮甚至虧損,養殖户會通過淘牛減少生產規模甚至退出市場,這個過程相對較快。
這意味着奶牛存欄量的變化對原奶供應的影響具有滯後性,因為其中只有成乳牛是實際貢獻產能的。而牧業公司和養殖户是根據當下市場和未來預期來做投資決策的,所以出現在投建在奶價上行期,增產時奶價下行,比如2019年乳企有較多的上游拓展動作,而到2021年產能才集中釋放,奶價出現回落。
在本輪週期中,原奶價格已從2021年高點的4.38元下跌26.48%至2024年7月底的3.22元。
需求端方面,除了產品價格相對穩定的大型乳企,部分區域小型乳企會根據上游原奶價格的波動,調整終端產品價格,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和需求量。同時,乳品消費需求存在較明顯的季節性波動,如在冬季和節假日,乳製品消費量通常較高,而在夏季則相對較低。
長期來看,隨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健康意識的增強,乳製品的市場需求量或長期向好,且高端乳製品的需求逐漸提升;廠家對乳製品品質化和特色化的不斷研發進步,加之宣傳和市場推廣活動,也會推動和刺激乳製品的消費增加。
與前兩輪相比,此次週期與前兩輪存在三點明顯的不同。
一是此次的超跌是需求和供給同時對價格進行壓制,因此原奶價格的下跌幅度是空前的。
二是隨着牧場集中度、規模化程度的提升,牧場在經營和財務方面的抗風險能力也有所提升,因此在奶價下行導致盈利受損情況下,行業產能沒有出現快速去化,因此原奶價格下跌的時長也拖延得更久。
三是由於此次國內原奶價格的持續下跌,國內原奶更加易得,國內大包粉也開始囤積,根據獨立乳業專家宋亮2024年7月在乳業時報的表述,按照實際市場價格來計算,國產大包粉已經比進口大包粉更便宜;對比之下進口原料奶已經不具備成本優勢,不再成為影響國內原奶價格的主要因素。實際進口量也確實下滑嚴重,根據海關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國共計進口各類乳製品130.82萬噸,同比減少15.6%,進口額54.35億美元,同比下降22.4%,其中大包粉38.27萬噸,同比減少20.7%。
不過目前渠道調整已有成效,大日期商品逐漸清理後,產品價格開始企穩並出現回升跡象。隨着渠道調整步入收尾階段,乳企在渠道端擁有相對更好的出貨環境,且下半年雙節等旺季帶動需求邊際改善,終端產品價格有望繼續回暖,乳企出貨節奏也逐漸平順,報表端或隨之得到改善。
伊利股份(600887.SH) 0.000 (0.000%) :作為行業龍頭,2023年公司市佔率高達30.0%,並近十年均保持收入利潤正增,2019-2023年總營收CAGR為6.94%,歸母淨利潤CAGR為8.51%。
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599.15億元,同比增長9.45%,淨利潤75.31億元,同比增長19.44%。
其中Q2收入273.38億元,同比下降16.54%,淨利潤16.08億元,同比下降40.21%。上半年業績承壓主要為公司主動去庫存導致液奶承壓、費投力度加大,根據公司交流,7月下旬公司渠道調整已進入尾聲,當前公司渠道庫存健康,疊加雙節需求拉動,下半年有望輕裝上陣。另外,伊利計劃使用10-20億元進行回購,後續全部予以註銷並減少公司註冊資本,目前回購已經展開操作。
蒙牛乳業(02319):2023年蒙牛液態奶市場份額持續擴張,特侖蘇市場份額優勢持續擴大,有機系列雙位數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常温乳飲料市場份額大幅提升;低温酸奶業務聚焦美味、營養、功能細分賽道升級創新,實現逆勢正增長,連續十九年穩居市場份額第一;鮮奶增速跑贏行業,每日鮮語以4.0g乳蛋白升級品質夯實高端鮮奶標杆地位;冰淇淋聚焦國內國外市場發展,推進全面創新突破。
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446.71億元,同比下降12.61%;歸母淨利潤24.46億元,同比下降19.01%。隨着雙節旺季到來,下半年公司收入端有望邊際改善,成本紅利延續+公司持續降本增效,東吳證券預計2024年OPM有望實現同比提升30-50bp目標,盈利能力韌性較強。同時公司發佈股份回購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擬回購公司股份價值最高達20億港元,未來隨着回購逐步推進,公司股東回報有望進一步提升。
(A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